欢迎光临君林深港汽车服务有限公司,专注服务粤港车牌业务!

Email

249914676@qq.com

WhatsApp

46134681

FV与FU车牌:粤港跨境通行证的演变与真相

2025-06-30 浏览量:

       清晨的深圳湾口岸,悬挂FV车牌的黑色轿车与FU车牌的白色SUV并排等候通关。司机们或许未曾意识到,这两块看似普通的车牌背后,是粤港两地二十余年间政策博弈、经济融合与资源优化的复杂缩影。从早期稀缺的跨境通行证,到如今覆盖广泛的便利化安排,FV与FU车牌的变迁轨迹,恰是粤港互联互通不断深化的生动注脚。

繁忙的深圳湾口岸

图为繁忙的深圳湾口岸,悬挂FV/FU车牌的车辆正在排队通关,是粤港经济血脉相连的日常图景。


 一、 历史沿革:从稀缺资源到有序管理


1早期探索与FV车牌的诞生(2000年代初)

  •       随着香港回归后粤港经贸往来激增,跨境交通需求迅猛增长。为满足特定公务、商务需要,香港运输署开始向符合严格条件的内地车辆发放“FV”字头禁区通行许可证。

  •      此时FV车牌是绝对的稀缺资源,配额极少,申请门槛极高(通常要求企业在港巨额纳税或重大投资),主要服务于大型国企、有深度港资背景的企业或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。

  •     FV车牌持有车辆享有通过指定口岸(如深圳湾、落马洲)进入香港,并在港一年内累计停留不超过180天的权利,实现了内地车辆在香港道路通行的历史性突破。


2扩容与FU车牌的出现(约2010年代):

  •      面对持续增长的跨境需求(尤其珠三角民营企业)和早期FV配额供不应求的局面,香港方面推出了“FU”字头的新一批禁区通行许可证。

  •      FU车牌在核心通行权利上与FV一致,但带来一项关键升级:持FU车牌车辆在港一年内的累计停留期限延长至360天。这极大便利了需要在港长期逗留处理业务的车主。

  •      FU车牌的推出被视为对跨境通行政策的一次重要“扩容”,旨在吸纳更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,特别是那些业务与香港联系紧密、需要人员车辆长期在港运作的企业。


3.  政策驱动因素:

  •     经济融合需求: 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萌芽与发展,要求更便利的人员物资流通作为支撑。

  •     缓解口岸压力: 引导符合条件的车辆使用更便捷的通关方式。

  •     资源优化配置: 通过差异化政策(停留期限)更精准地满足不同用户需求。


 二、 核心区别:政策差异的本质


尽管FV与FU车牌在通行权上本质相同(内地车入港),但历史上它们确实存在一项关键的政策差异点:


1.  在港停留期限:

  •     FV车牌:一年内累计不得超过180天。 适用于商务往来频繁但无需车辆长期在港驻留的场景。

  •     FU车牌:一年内累计不得超过360天。 适用于需要在港有近乎常驻车辆的企业或个人,提供极大的时间灵活性。这是FU车牌诞生时最核心的升级价值。


2.  牌照费标准:

  •      根据公开信息及香港运输署相关规定,FV车牌持有者在申请时,香港方面征收的牌照费相对较低

  •      而FU车牌,作为提供更长停留期限的“升级版”,香港方面会按照香港本地车辆的标准或特定的较高费率征收牌照费。这是FU车牌持有者为获得360天停留权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。FV车主若想升级至FU的360天待遇,同样需补缴相应的差额牌照费。


3.  配额与发放对象(历史视角):

  •      早期FV配额极其有限,主要面向特定类型的大型企业。

  •      FU推出初期,部分观点认为其可能用于覆盖更广泛的中小企业申请者,但实际操作中,两者申请门槛(如纳税额、投资额等)逐渐趋同,核心区别仍在于停留期限的选择及对应费用。


FV和FU车牌的区别


 三、 现状演变:号码段合并与实质趋同


近年来,一个重大变化彻底重塑了FV与FU车牌的格局:


1. “FV”号码段耗尽与“FU”段启用:

  •     随着符合资质的申请者持续增加,香港运输署预留的“FV”字头车牌号码资源宣告用尽。

  •     政策调整:香港运输署后续向符合“内地入境车辆”资格的新申请者,统一发放“FU”字头的禁区通行许可证。这意味着,新获批的、本质上行使与旧FV相同权利(180天停留)的车辆,其车牌号也以FU开头。


2.  当前实质:功能与权利基于批准条件,而非车牌字母:

  •     这一调整导致单纯通过车牌字母(FV还是FU)来判断车辆在港停留权限(180天还是360天)**不再准确**。

  •     核心逻辑转变:一辆粤Z港牌车能否在香港停留180天还是360天,完全取决于香港运输署在批准其禁区通行许可证时,具体核定了哪种停留期限,并据此征收相应的牌照费。

  •     牌照费是关键标识:支付的牌照费金额直接反映了香港运输署批准的是何种停留期限(标准费对应180天?更高费对应360天?)。车牌本身(FV或FU)在当下主要是一个顺序号段标识。


现状总结:

市场上存在两类FU车牌:

  •     一类是早期发放的、明确享有360天停留权的FU牌(支付了高牌照费)。

  •      另一类是新发放的、行使传统FV权利(180天停留)但使用FU号段的车牌(支付了标准牌照费)。

  •      FV车牌: 仅存于早期发放的、享有180天停留权的车辆(已停止新发FV号段)。

  •     核心区别载体转移:从车牌字母(FV/FU) → **香港运输署批准的许可证条款(停留期限)及对应的已缴牌照费。


四、 申请资格与流程:高门槛依旧


尽管号码段合并,获取这类跨境车牌的门槛依然高企:


1.  核心申请资格(以常见条件为例,具体以官方最新公布为准):

  •     在广东省内注册的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、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。

  •     上一年度纳税金额要求:这是最重要的硬指标。通常要求达到非常高的数额(例如,早年FV要求可能500万人民币以上,FU可能更高;现行标准需查询最新政策,但门槛依然很高),且需提供完税证明。不同口岸(如深圳湾、港珠澳大桥)或特殊投资类申请可能有不同标准。

  •     投资类替代途径:在香港投资一定数额(如1000万美元以上)并实际运营,可凭在港公司作为担保人申请。

  •     其他要求:车辆需符合香港环保标准(如欧盟六期),车主需具备两地有效驾照,购买符合要求的跨境保险等。


2.  申请流程概览:

  •     准备材料: 企业证明、完税证明/投资证明、车辆资料、车主身份及驾照、保险单等。

  •     向内地提交(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): 申请《粤港澳机动车辆往来及驾驶人驾车批准通知书》。

  •     向香港提交(香港运输署): 申请“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”(即禁区纸)。此环节将明确核定在港停留期限(180天或360天)并确定应缴牌照费。

  •     验车与领牌:车辆需到指定地点(如香港指定验车中心)接受检验。两地审批通过后,在港领取禁区纸(贴于车前挡),在内地车管所为车辆办理批文卡(俗称“车卡”)并悬挂FV/FU车牌。

  •     时间与费用:流程复杂,耗时数月甚至更久。费用高昂,包括官方牌照费(香港部分差异显著)、中介服务费(普遍使用)、验车费、保险等,总成本可达数万人民币。


五、 价值与挑战:跨境便利的双刃剑


显著价值:

  • 极致通关便利: 享有专用通道或简化手续,大幅节省深港跨境时间成本。

  • 商业效率提升:对于频繁往返粤港处理业务的企业至关重要,促进商务活动。

  • 身份象征与信任背书: 高门槛使其成为企业实力和跨境业务深度的象征。

  • 长期停留需求满足(FU-360天):为在港有长期业务或居住需求的特定人群提供合法解决方案。


现实挑战:

  •  超高门槛: 巨额纳税或投资要求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及个人排除在外。

  •  灰色地带与风险: 催生“车牌租赁”市场(违法),带来法律风险(罚款、扣车、吊销)和安全、保险隐患。

  •  资源分配争议: 稀缺性是否最优化服务于大湾区整体经济需求引发讨论。

  •  维护成本: 两地验车、保险、高额牌照费(尤其FU-360天)等持续支出不菲。

  •  交通压力: 增加香港特别是北部道路的交通负荷。


 六、 未来展望:在融合与管控间寻求平衡

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融合

1.  “港车北上”的冲击与互补:

  •      “港车北上”政策允许合资格香港私家车经申请后便捷进入广东,无需额外两地牌。这大幅降低了港人北上的门槛,**部分替代了对传统FV/FU车牌的需求(尤其北上需求)。

  •        FV/FU的核心价值在于**内地车辆便捷入港**,特别是长期停留(FU-360天)的需求,“港车北上”无法覆盖此功能。两者形成互补,共同织密粤港跨境交通网。


2.  FV/FU车牌的定位演进:

  •    预计其将更聚焦于高频次、长驻留的商业跨境需求,特别是需要内地车辆长期在港运作的场景。

  •    专业化、高端化趋势可能延续,服务于真正有深度跨境业务布局的企业实体。


3.  政策优化方向:

  •     动态配额与标准调整:根据口岸流量、经济数据和“港车北上”实施效果,科学调整FV/FU配额总量和发放标准(如纳税额)。

  •     强化监管与打击违规:严查打击车牌租赁、超出许可范围活动等违法行为,维护政策公平性。

  •     流程电子化与简化:探索优化审批流程,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。

  •     环保要求持续升级: 紧跟两地环保政策,提高车辆排放标准门槛。


 结语:超越字母的融合印记


当“FU”字头车牌飞驰在香港街头,它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字母组合。这块铁皮背后,是二十年来粤港从试探性握手到深度相拥的曲折历程。FV与FU车牌的趋同,恰如大湾区融合的隐喻——行政壁垒逐渐消融,经济血脉日益畅通。曾有位往返深港二十年的货运老板感慨:“以前盯着FV字母就像盯着黄金,现在FU车牌虽然普遍了,但通关时那份从容,才是真正的价值。”


未来大湾区跨境通行证的发展,将在便利与管控之间寻求更精密的平衡。随着“港车北上”等政策推进,或许传统两地牌将逐渐淡出日常视野,但其作为粤港制度创新试验场的历史角色,已深深嵌入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基因序列中。当车牌符号的差异最终成为历史注脚,两地间无形的经济纽带,才是这个时代最坚固的通行证。


留下您的联系方式

给我们留言咨询